猕猴桃

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技术

发布时间:2022/5/12 16:18:05   

猴桃溃疡病是由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的一种细菌性病害。严重威胁猕猴桃生产的毁灭性病害,被列为全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此病来势凶猛,流行年份致使全园濒于毁灭,该病的发生危害,不仅影响产量,而且导致果皮变厚,果味变酸,果实变小,果形不一,品质下降商品价值降低死树毁园。给桃农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所以猕猴溃疡病的防治成为猕猴桃植保管理的关键技术。

猕猴桃溃疡病流行规律发病因素

流行规律

温度、湿度对溃疡病发生的早晚及流行的速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气温5℃时开始繁殖,最适温度15-25℃,28℃时病斑扩大不明显,受限温度30℃以上则不发病。病原菌具有寄生性弱,腐生性强的特点

发病因素

猕猴桃溃疡病害侵染循环规律

猕猴桃溃疡病的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变种腐生性强。又耐低温的细菌,

主要在藤蔓的病枝上越冬,或者于病枝、病叶等残体上和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其主要借风雨、昆虫传播,或在春季修剪、绑枝等农事操时.借修剪刀、农具等传播.从植株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

发生始期:一般在植株处于休眠期(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下旬),溃疡病菌开始侵入植株。病害在田问零星发生,此为病害发生始期;

增殖期:在植株伤流开始后(2月上旬至3月上旬),病菌在植株体内潜育、增殖、扩展,此为病害增殖期;

高峰期:萌芽前(3月下旬至4月中旬),枝条等部位开始出现流胶时,病害进入高峰期;

缓慢期:抽梢至伤流止时(4月中旬至4月下旬),气温升高,发病开始变慢,此为病害缓慢期;

花期循环侵染期:开花期(4月下旬至5月中旬),病菌开始侵染花蕾.枝干病斑基本停止扩展。但此时如果天气特别潮湿、多雨,病株伤口处可再度出现流脓。

秋季叶梢侵染期:(一般在9月中旬)果实成熟前后,若阴雨天气较多,又开始发病,但以春季发病最为严重,损失 。秋季发病多以叶片为主,嫩枝次之。主干很少发病。

猕猴桃溃疡病科学防治

1、植保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2、选用优良品种:

3、选择无病苗木建园,防止嫁接传染

4、清洁果园卫生:果园内开始出现零星病株时,应立即彻底销毁病株,杜绝蔓延。

5、合理控制产量,平衡施肥

6、预防低温冻害

7、化学防治方案

坚持以“两前三后” 防病技术

所谓“两前三后”指的是花前、花后,落叶前、采果后,及猕猴桃冬剪以后

花前花后选用:阿尔达-倍+曼格斯-倍预防溃疡病及花腐病和果腐病的发生和侵染。

采果后落叶前用药:此期果实已经采收是猕猴桃溃疡病秋季发病的又一个高峰期,可选择抗生素和无机铜制剂类与阿尔达交替使用。以高浓度喷淋方式为主药剂浓度要比展叶后至采果前喷施浓度提高10倍为宜。

休眠期修剪以后:阿尔达倍淋杆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侵染及危害

实践证明阿尔达是猕猴桃花期前后其生长期 高安全,混配性好。杀细菌见效快管的久的有机铜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yinsitanwj.com/mhtqx/2459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