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

甘宇如果我们都能活着出去,我一定要请你

发布时间:2024/10/1 11:17:32   

斜躺在病床上的甘宇戴着一副新配的眼镜,面对媒体的提问应答流畅、思路清晰、笑容温和、语调平缓。

如果不是身上四处包扎的伤口,你很难想象他刚刚在没有任何食物补给和物资保障的情况下,野外生存了17天。

在四川泸定6.8级地震发生之时,这个在当地水电站参与施工的年轻人没有选择逃生,而是默契地和水电站职工罗永一起排险救人。

以一己之力救下很多人的这俩人,和那些前赴后继去寻找他们的人,一起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9月26日,医院创伤医学中心普通病房里,甘宇在病床上休息。新华社记者董小红摄

01

“如果我们都能活着出去,

我一定要请你吃顿饭”

泸定地震发生的那一刻,甘宇和罗永两个平日里的点头之交,站到了一起。

9月5日午后,四川泸定得妥镇湾东水电站的员工宿舍,41岁的水工罗永刚刚躺下,准备打个盹儿,突然感到一阵猛烈的摇晃,连带着床架子发出巨大的声响。

“是地震!地震了!”罗永和十来个工友,飞快地爬起来,往外跑。

落石不断,转眼之间,有人被砸得头破血流,有人已经被埋在石堆中。

巨量的灰尘被扬起,视线一片模糊。罗永看到了不远处的甘宇,这个来自项目施工方的年轻人。他正在奋力地刨着乱石,想要救出一位工友。

甘宇的眼镜不见了,身体也被飞石砸伤。他和飞奔过来的罗永一起挖着,双手淌着鲜血,脚背上扎进了一根钉子,浑然不觉疼痛。

又一阵塌方,工友被完全埋了进去……

记不得是哪个先喊了一句:大坝!两个还在疯狂刨石头的人,猛地抬起了头。

湾东水电站依山傍水,是一座装机容量60MW、设计水头米的高水头水电站。水头越高,落差越大。

直径约1米的输水压力管沿山脊而设,将河水送至十多公里外的厂房发电。地震发生后,不及时泄洪会引发压力管爆管,冲毁沿线的农田、房屋、畜圈,后果不堪设想。

必须立即拉开泄洪闸!几乎几秒钟,两人就做出了决定:罗永上坝泄洪,甘宇留下照顾受伤的工友。

泄洪闸位于大概十层楼高的坝肩,往日的阶梯已被滚落的巨石盖住。脚力很好的罗永,踩着石头往上冲,尝试了两次终于爬了上去。

启动柴油发电机,先接通一号泄洪闸,然后是二号,水奔流而下……坝肩和坝底的两个人都松了口气,瘫软在地。

等到罗永再次下到坝底,甘宇身边的工友已经没有了呼吸。二人又一起爬到坝肩,停下发电机,确认险情完全排除。

直到几天后,人们才知道,这两个人的决定救下了几百条生命,而他们自己却错过了逃命的黄金时间。

此刻,宿舍已全部损毁,道路通讯也全部中断,垮塌的山体把大坝变成了一座孤岛。

夜晚降临,余震频频袭来,罗永和甘宇守在坝肩,观察水势,彻夜未眠。

天一亮,他们又做出一个决定:自救!

沿着坝肩,攀上山崖,土生土长的罗永熟悉这一带的地形,他判断去石棉方向的猛虎岗比去泸定湾东村的路好走一些。

“那一带有些小路,只要看到路就能找到村子。”他告诉甘宇。

甘宇的手机曾短暂出现过信号,公司接到了他的救援请求。但很快,信号消失了。

四川省“9·5”泸定地震抗震救灾省市(州)县前线联合指挥部即刻派出直升机、无人机搜寻。眼见着飞机就在头顶,他们脱下衣服挑在竹竿上拼命晃动,但茂密的树林阻隔了一切,把生命讯息遮得严严实实。

有着度近视的甘宇身上还有伤,罗永找了根绳子牵住他,缓慢地向前走着。

到了下午,二人实在走不动了。罗永又在山上找了两个野果给了甘宇,自己什么也没吃。

“如果我们都能活着出去,我一定要请你吃顿饭。”啃着野果,慢慢咽下,甘宇望着这位面庞黝黑的大哥,静静地说。

“年轻人不要太浪费了,等我们出去了,吃碗面、吃个炒饭就当庆祝喽。”罗永憨憨笑着。

那一夜,两个相差十多岁的人“记不得聊了些啥子”。置身黑漆漆的丛林,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背靠着背,睡上一会儿。

9月7日,凭着微弱的信号,甘宇手机收到消息——有两支救援队往水电站大坝方向去了。然而此时,他们已经走出了大概20公里。

“我走得太慢,拖累时间,这样子我们两个人都活不成,不能再这样耗下去了,你赶紧出去找救援。”甘宇面色苍白,音量小了很多,但语气没有丝毫迟疑。

“你不要乱跑,就在原地等,我得救,你就得救,放心吧!”罗永用安全帽接了一帽子的水,摘了一些果子,掰了几根笋子,留给甘宇,转身急行。

留,是两个人坐以待毙。走,可能还有一线生机!

不眠不休,罗永几乎要在山中跑起来。

9月8日,依靠一只捡到的打火机,罗永成功用烟雾发出信号,被救援人员发现,通过直升机送往泸定县城。

他的嘴里一直念叨着:“我还有个同伴在下面,你们一定要去救他!”

02

“一定要把甘宇找回来”

猛虎岗下起了雨,甘宇还在原地等。

不停的余震和落石让他担心,罗大哥是不是已经遭遇了不测。夜晚丛林中传来的声音,更让他毛骨悚然,不敢合眼。

一天、两天,雨势不减,直升机未能起飞。救援力量徒步进山,也因塌方路断中止。无人机频密飞过,却穿不透茂密的丛林。

甘宇还在原地等待吗?他还能坚持多久?雨点打在所有人的心头,抗震救灾指挥部设在得妥镇的前指帐篷昼夜灯火通明。

9月5日到8日,指挥部先后派出由第77集团军、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四川省武警总队机动第二支队、武警交通第二支队、眉山和德阳红十字会等组成的多支搜救小组,翻山、坐冲锋舟前往湾东村搜救,转移出了多位村民。

王岗坪猛虎岗一带,也拉开了搜救的大网。谷深壁陡,沟壑交错,寻找两个没有任何定位信息的人,谈何容易!

泸定县委副书记杨树清负责统筹失联人员搜寻。焦灼之中,不到平方米的帐篷,他走出了日均2万步的步数。

9月8日,在湾东村二组指挥搜救的泸定县县长王蕾通过望远镜看到对面山上燃起白烟,立刻向指挥部报告。

罗永找到了!甘宇的下落,成了最后盲区。

9月9日到10日,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组成48人搜救组,分成四队开展工作,并处置了大坝进水闸的安全隐患。

9月10日,中秋节,多公里外的达州市大竹县石河镇,甘宇的家中没有丝毫节日的欢乐。4天前,甘宇用手机报了平安。之后,几百通电话再也没有接通。

母亲陈为淑的眼泪要流干了,她不停地对家人说:“母子连心,他一次梦都没有给我托过,肯定还活着!”

陈为淑决定赶往泸定县,“不管是死是活,一定要把孩子找回来!”

也是在这一天,仿佛感应到母亲的召唤,甘宇挣扎着起身,沿着先前和罗永计划好的路线继续向山上走。

没有了眼镜,看不清脚下,他总是摔倒,又一次次爬起来……

头几天,他还能找到溪水,后来就只能收集苔藓上的雨水。没有食物,他努力找寻野果,发现树林里有掉落的野生猕猴桃,如获至宝。后来,他被石头砸伤了脚,行动更加缓慢。

此时的罗永,已经得知母亲、哥哥和侄子遇难的消息。顾不上悲痛,9月11日,他又跟着堂哥、49岁的湾东村村民罗立军,带着一支16人救援队挺进猛虎岗。

“一定要把甘宇找回来!”坚持到半途,体力透支的罗永无法继续支撑下去,下山前他对堂哥千叮万嘱。

救援队根据罗永提供的线索找到了两人歇脚的地方,发现了遗落的手套和衣服,但并未发现甘宇。

两天一夜,救援队一路寻找一路呼喊,最高爬到海拔多米的地方,夜晚就在山中生起篝火露宿。直升机空投了许多物资,人们盼着甘宇能够捡到。

9月12日,罗立军和救援队搜救无果,只能暂时撤离猛虎岗。甘宇所在施工队的三名工友主动请缨,进山搜救。

甘宇的母亲不忍心:“要是你们出了事,我怎么对得起你们的家人?”

工友们齐刷刷地说:“人多力量大,我们一定要把甘宇找回来!”

各路救援仍在齐头并进。

9月8日到20日,石棉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先后派出18批次搜救队伍。

9月13日至14日,来自宜宾的筠爱青年应急救援队加入搜救。

9月15日至16日,绵阳、甘孜、江油三支蓝天救援队和来自北京的志愿者加入搜救,罗立军继续任向导。

9月17日至18日,重庆巴南救援队来了,雷波县蓝豹救援队来了,越来越多的当地村民也来了……

杨树清告诉记者,为救援队伍担任向导的全部是当地的村组干部,绝大部分都是党员,他们送走了一批又一批被困群众,又一次次返回搜救现场。

10多天过去了,一场生命救援的接力,跑到了极限。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上,专业人士和网友昼夜不停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yinsitanwj.com/mhttz/2925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