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

猕猴桃黄化病与根腐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发布时间:2025/3/2 11:27:15   

猕猴桃黄化病,这一由多种因素引发的病害,常见症状包括缺铁性黄化和根系发育不良。其可能的原因有缺铁、根系发育不良、虫害、土壤板结以及根结线虫病等。为了有效防治这一病害,我们提出了以下防治措施:

首先,合理施肥浇水至关重要。应大力推广平衡施肥技术,确保氮、磷、钾的配合施用,同时注意微量元素与大量元素的协同作用。对于偏碱性的土壤,增加有机肥的施用是关键。例如,盛果期的猕猴桃树,每亩每年可追施至斤腐熟有机肥,并结合深翻来改善土壤条件。此外,种植三叶草并配合秸秆覆盖,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使其达到2%以上。对于pH值超过5的碱性土壤,建议株施硫黄粉或8%醋酸液2斤,以降低根际pH值。在化肥施用方面,生长前期应主要使用硫酸铵或尿素等铵态氮肥,减少硝态氮肥和碳酸氢铵的使用。土壤中追施铁肥时,应与腐熟的有机肥及腐殖酸肥混合使用。在春季萌芽期,可以追施螯合态铁肥,如叶绿灵、黄叶必克等,每株施用30至50克。另外,在生长季节,从展叶开始,可以通过叶面喷施氨基酸铁肥、螯合腐殖酸液肥以及含铁元素的稀土微肥来补充铁元素,全年应至少喷施5至6次。

同时,应改变大水漫灌的方式,采用小畦分灌,以避免过量灌水并防止积水。有条件的地区,推荐使用渗灌或滴灌技术来更高效地灌溉猕猴桃树。在猕猴桃树的盛果期,我们需要严格控制产量。每亩的产量以维持在至千克为佳,避免过度负载,从而确保树势的健壮。针对猕猴桃树出现的生理缺素症黄化现象,若是由根系病理因素引起,务必及时治疗根部病害。在清除病根、刮除病皮后,应选用5%菌毒清00倍液涂抹病疤,并喷施5%菌毒清至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至倍液,以及等量式波尔多液,交替使用,同时进行2至3次灌根处理。针对由根结线虫病引起的缺素黄化问题,推荐使用0%克线磷或克线丹颗粒剂,每亩地施用3至5千克,以杀灭根结线虫。另外,也可以选择40%毒丝本乳油,将其稀释至倍液后喷洒根际土壤。这些措施结合剪除病状须根,能够迅速恢复根系的正常生理功能。针对蛴螬等害虫为害须根导致的黄化问题,推荐在4月份采用毒死蜱(通过施肥枪灌注)与绿(白)僵菌剂结合的方法进行灌根处理,之后每隔20天再重复灌根一次。此外,猕猴桃根腐病也是一种常见的病害,通常在4月开始出现,7至9月为发病高峰期,特别是在土壤粘重、排水不畅的果园中更为常见。

农业防治措施:

培育无病苗木是关键。猕猴桃育苗应选择在多年未种植禾本科植物的无病土壤上进行,并确保以充分腐熟的厩肥或饼肥为主要施肥来源。若土壤PH值高于8,需进行改良至中性或弱酸性后再进行栽培。在新建果园时,务必清除土壤中的所有植物残体,以减少病原菌的传播。避免大水漫灌或串树盘灌,有条件的情况下,推荐使用喷灌或滴灌技术。对于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果园,在长时间降雨或大雨后,应立即开沟排水,以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合理负载也是重要的防治措施。避免因留果过多或使用大果灵等不当操作导致果树超载,从而引发树势衰弱和抗性下降的问题。

药剂防治方法

对于已经感染根腐病的成龄猕猴桃果园,可以采用灌根的方式进行治疗。具体来说,可以使用8%的菌立灭稀释倍,或者40%的多菌灵稀释倍,每棵树灌入2~3公斤的药液,每隔5天灌根一次,连续进行2~3次。这样能够有效抑制根腐病的发生,并提升猕猴桃的单株产量。一旦发现病株,应立即挖开根颈部土壤,彻底刮除病部及少许健康组织,然后用%的升汞进行消毒,并涂抹波尔多浆。若刮除伤面较大,需涂抹接蜡进行保护,同时追施腐熟的水粪,以帮助恢复树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yinsitanwj.com/mhttz/3000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