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

第五篇

发布时间:2022/5/1 13:35:38   

饭馆地处繁华,但包厢还挺安静。大家吃着菠萝和猕猴桃,继续聊着。

小杨进来了,“我给大家换个茶,解腻的。”先给老吴倒上。

老吴拿起茶杯,闻了闻,泯了一口,“六堡,解腻!小杨老板,有没有萝卜葡萄之类的?”

“您真行家!现在这时间有点儿尴尬。潍县的萝卜吧,过季了。大泽山的葡萄要下个月才好吃。”边说边继续给其他人倒茶。

老吴有些遗憾。

我们也开始喝茶,王大明接着问道:“最近老有推那种叫什么“固收+”的基金的,是什么?我看这么像原来说的债券基金呢?”

“我也没太搞明白,还什么净值型的。”我也跟着问。

小杨老板也竖起耳朵听,王主任和老吴都示意老板也一块坐下。

“我也弄半天,才知道一二。”老吴来了片猕猴桃。

“这东西,我先说个我自己的定义哈。”老吴咧嘴笑着说,“这东西就是,在长期利率下行和打破刚性兑付的资管新规下,获取原有理财收益水平的一种办法,一种理财产品。其内部结构看,总结起来,就是个组合,固定收益和加强收益两部分加在一起的组合,就是固加,哈哈。是得先顾家,先齐家嘛。固的部分多是以各种各样的债券为基础吃利息。加的部分可能是多种策略的,比如股票、打新、可转债、期货、量化对冲,等等。有点像吃春饼,固收那部分就是饼、加强那部分是酱、葱、炒合菜、酱肘子什么的。有饼就能吃饱,酸了酱有时候很挺难受。固的部分往往比例很大,这样才能有效控制风险。也就是说,用利息收益来弥补那些资产向下波动的浮动损失,来换取整体持续的正收益。而且,这个做法的确是有数学基础。在金融工程原理里,核心是一个什么无套利均衡分析,应用后成为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理论。往简单了说,两个东西的收益和风险各自不同,不同的比例组合在一起,组合的风险收益关系也不同,结果成了个曲线。在数学上,总会有一个直线和这个曲线相切,形成风险收益关系的 解。这个直线就是因为组合的一部分是个固定收益的东西。”

王大明点点头,清楚明白。小王瞪大眼睛提起了兴趣。小杨老板一脸茫然了。

老吴也没停下来,"基本就这意思吧,重要的倒不是吃透这个,而是知道这种思维方式和实际做法靠谱,不是乱来。"

小杨老板这才点点头。

老吴继续,““固收+”产品,在数学上是什么呢?就是,其到期收益率函数或者看成年化收益率函数是一个钟型曲线且六个西格玛结果都是大于零的东西,基本不赔钱 。这套嗑儿还是你们省一个医学院的数学教授教给我的呢。”

小杨又蒙了。其他人都聚精会神地听着。

“现在这类产品,好像刚有个要火的苗头,宣传都是有点复杂的,说一堆。这类产品开发出来应该是满足稳健理财需求的,原来这部分需求都在买那些收益还不错的刚性兑付理财,以后越来越好了,或者就没有了。这需求对于我就是家里保值财产那一部分,就是在跑赢实际通胀的前提下,稳健积累的那部分钱。所以要求,基本上每年都不亏钱、每年都跑赢实际通胀、有些年景收益还可能更高些。”

“以我的分析和经验看,对于个人和家庭而言,达到这个要求其实也没那么复杂,用不着那么多策略其实。”

小杨又给老吴倒上些茶。

“以前,一个财 部退休的老太太,还有青光眼,有时候就给我打电话问大盘行情。我老劝她,多休息,这东西费神。后来我才知道她可是高手。她玩一个东西叫做“结构性存款”,基本意思就是,多少天以后如果指数涨或涨多少给你多少利息,不涨给你多少利息。很多都是5%对应1%这样的。还有反向看空的。如果对二级市场比较熟悉一点的,判断一段时间之后的指数涨跌,对了的概率不小。这个肯定是不亏钱的,就是流动性差点。再有,可转债本身也是,不过被市场有点玩坏了,作为保值用,估计找到合适的价格的时机很难。”

老吴顿了顿,继续说:“不过现有的“固收+”产品我不太喜欢。倒不是因为他收管理费,是因为我觉得我不知道怎么判断哪个产品哪个经理好。还有就是我们这一哄而上的风气,没有了原来理财的资金池模式,会不会出现从众效应,出现“挤兑风险”?”

“后来我就自己瞎琢磨,有什么别的方法也能满足要求?而且适合自身的优势?太复杂的事情,不一定就好,甚至出现习惯性复杂。而且研究成本高、交易摩擦大。我需要一个清爽的方法。我画了个图,看那些产品的每年的预期收益后构成,发现它们基本都是:一种东西的一年收益加上另一种东西的一年收益,这种结构框架,比如,80%债券和20%某种股票。对于这种理财产品,得这么干。可买产品的是我们,真看不出谁好谁坏。咱这三瓜两枣优势是什么,我琢磨是灵活!我发现大资金是这个一年收益加那个一年收益,放一起对冲风险。我把图转了个90度,发现把一年的时间分开看也是也可以一个部分加上一个部分的。一下子我就乐了,小资金的灵活优势发挥出来了,弄个持有天的收益加上持有50多天的收益,从时间维度玩“固收+”。”

“于是,我找了两个东西:活钱儿理财加上ETF短线交易。超过CPI的灵活点儿的理财、利息3%出点儿头的还有不少,没啥风险。再看看历史,哪年大盘指数从低点到高点没有10%的空间?有些个行业指数还不止10个点。耐心点,一年里等两三个这种指数低位,用普通的ETF每次10天半个月的,一年就可以增加至少三到四个点收益。利息那部分损失了时间,就算2%、这边3%-4%加一起,一年肯定保值啊。这些都是非常保守的估计了。我自己管这个叫“分时型固收+”。千万级玩这个一点问题没有,ETF每天成交量几亿几十个亿好多呢。大几千万、上亿抡的,就没啥意思了,可以考虑多分出去做增值,保值部分的收益够日常花就好了。这么干倒不是说收益有多高,应该说在收益率相同的情况下,实际面临的风险要小不少。主动性很强的,钱基本上可以以T+1的形式存着。这么干有几点好处对我特别重要:操作主动,问题简单,需要保持动脑子。”

大家听着明白,想着还有些糊涂。

我作为多年的股民,疑问道:“那里天天割韭菜,老吴你这意思是,一把就进去上千万?!”

“少见多怪,不是,”老吴看看大家,继续说:“割韭菜,割的是什么?是长期持股的上行趋势后期和短线持股的上冲强弩之末,而刚开始阶段都是最安全的。时机把握好,风险实际上是非常小的。万一有问题,坚决止损能做到的话,风报比非常非常之高。”

“嗯,低吸高抛倒是永远的法宝。”我说,“那你这个预期收益说的保守了。”

“那我怎么知道什么时候买哪个ETF呢?”小王抢先问起来。

老吴摸摸小王的头,“很敏锐啊,有天赋,不是要代码的性格。将来想干啥?子承父业?”

“看他喜欢吧,我看他不喜欢干医生,我也不想让他干这个了。”王大明接过去,“我努努力,让他自由自在一些,哪怕试错的机会多点呢?其实我原来也没想学医干医。那时候割麦子割的快,才能离开农村。能离开了,你说我一个农村娃能有什么选的?看来是命好啊。”

“王主任,您是天选,悬壶济世,金边细瓷的活儿。而且脑外科,可以不是一般人能干的。”老吴回过来又说,“这判断时机,老韭菜差不多都行,或者说职业韭菜首先得靠这个立足生存。我有个模式帮助我判断。儿高中了,是不是学过编程?”

“好像是,他们都学得挺早的。”王大明说。

小王看了看老爸,说“叔叔,Python、Python,弄了一阵了,我。”

老吴挺高兴,“那好了,王兄,你要是不怕他耽误学习,让他帮我个忙,咱把我这个模式变成程序。然后就可每天机器告诉范围,咱自己精选了,省事很多,然后我们再具体人脑精选出来玩?”

“好呀好呀,”小王很开心。

“只要不说学习,你就好。”王大明乐着训着儿子。“那就多谢吴兄了,我看他好大学也考不上,一般的我想也没啥问题。多接触接触他有兴趣的一定是好的。”

小伙子高兴得很,赶紧跟老吴加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yinsitanwj.com/mhtcf/2445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