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猕猴桃 >> 猕猴桃吃法 >> 被称为水果之王的猕猴桃,为什么如今却
猕猴桃是一种维生素相当丰富的水果,曾经有着“水果之王”的称号。但随着市场上的猕猴桃数量不断增多,我们发现这种水果正在逐渐成为人人厌恶的“恶果”。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猕猴桃的地位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
我们会发现现在在市场上买来的猕猴桃大都是硬邦邦没有成熟的,这是因为收购商要求果农“早采收”导致的。虽然这样的做法能够给市场带来更多的货源,但商家的举动无疑是在竭泽而渔,最终给整个猕猴桃产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害。
正常的猕猴桃哪怕在买来的时候不够熟,但只要和香蕉等水果放在一起,几天之后就可以食用了。但过早采收的猕猴桃哪怕是经过半个月之后依然十分坚硬,切开之后更是发现里面的果肉开始发苦,根本无法食用。
猕猴桃的成熟期一般是在8到10月份,但市场上往往在七月份就已经有大量的猕猴桃上市了。可以说这些猕猴桃足足比正常成熟的猕猴桃提前了一个月采摘,而这个月正是猕猴桃糖分在快速积累的过程,如果在这个时候将猕猴桃采摘下来,往往会导致猕猴桃的营养价值大大下降。
不少消费者都表示刚买来的猕猴桃个头比较大,但这些猕猴桃往往很难成熟,哪怕是和香蕉苹果放在一起待个两周依然无法成熟。等到摸上去感觉半软的时候,里面的果肉已经开始有些问题了,等再过一段时间里面的果肉已经无法食用,不少消费者对于这样的猕猴桃都大失所望,此后也不再购买这种水果。
猕猴桃的采摘时间主要由收购商决定,一般收购商越早收购,果农自然需要更早采摘。对于果农来说早卖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毕竟自己卖出的价格是一样的。但当消费者在购买到这些猕猴桃之后,就不再购买猕猴桃了。
在这些消费者心中猕猴桃已经不再是可口的水果,等到成熟后的猕猴桃上市的时候,消费者基于原本的印象也不会再购买这种水果了。这样下来就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观念,那就是早采收的猕猴桃能够卖出高价,而真正成熟的猕猴桃却没有人购买。
这也是为何猕猴桃原产于我国,但每年我国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猕猴桃。对于这些国外的猕猴桃,虽然价格比较贵,但不少消费者依然愿意选择购买。
这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市场没有做好监管,导致外国的水果占领了我国的水果市场,当进口水果的口感要远比国内的水果好的时候,消费者自然会选择进口水果。
大部分水果在刚上市的时候价格都比较昂贵,这是因为大部分人都喜欢尝鲜。一些早采收的猕猴桃价格往往能超过十五元,等到猕猴桃大量上市的时候,价格就会出现明显下降。但猕猴桃在树上的生长期长达天左右,如果早采摘就会导致猕猴桃的品质下降。
自然成熟的猕猴桃表皮会变成黄褐色,个头也要比早采摘的更大。我们用一个比较专业的数据来判断猕猴桃的采摘时间,那就是猕猴桃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一般猕猴桃内部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百分之七以上就可以采摘了,但为了顾及到消费者的口味,一般猕猴桃的可溶性固形物要达到百分之十左右采摘才是最好的。
猕猴桃的现状就和曾经的黑布李一样,曾经的黑布李也是一种市场上十分受欢迎的水果,但不少商家为了尽快抢占市场采用早采收的方式,导致消费者尝到的黑布李又酸又涩,根本无法入口。在这样的情况下消费者不再购买这种水果,果农需要承担巨大的损失,最终整个水果市场都会受到影响。
除了采用早采摘的方式外,不少黑心商家还会给水果注射催熟剂,很多水果外观看起来是成熟了,但吃到嘴里却根本无法接受。不少不法商家为了延长水果的保质期,还会采用化学原料来浸泡水果,从而导致水果根本无法食用。
一时的利益得失并不是关键,如果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才会给整个市场带来巨大的灾难。就像猕猴桃的悲剧一般,从原来人人喜爱的水果变成了恶果,这都是为了追求利益不择手段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