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

宋明华又见枝头硕果笑

发布时间:2023/4/27 11:11:49   

记者陈钰玲

◆涪陵区 协委员

◆高级农艺师

(受访者供图)

说起如今为涪陵区带来巨大产业收益的37万亩果林,人们总会提到这样一个人:他似乎身份多变,一会儿是埋首田间地头的农人,一会儿是撰写了大量科技资料的专家,一会儿又摇身一变做起了“水果推销员”,牵线搭桥把区里的优质水果销售到各地。他的身影在果实累累的林间、在喜乐开怀的果农身边、在培育果树幼苗的实验地里。他就是涪陵区 协委员、区果品办公室副主任、高级农艺师宋明华,一个执着钻研、热心助农的实干家。

种下“助农果”

说起宋明华和育果助农结缘,还得回到年那个异常炎热的夏天。刚从学校毕业不久,在涪陵区农业局担任果树技术员,还是个愣头小子的宋明华就接到了一个“大任务”——在该区李渡镇桂林村建果园、做示范。原来涪陵区作为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建设长江柑橘带川渝段重点区县,将在12个村镇共1万5千亩的土地上建设果园。而桂林果园作为示范点,将为后续的果园规划建设提供经验。

尽管从学校毕业后宋明华已经在乡村做了好几年技术员,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这次的任务难度高、时间跨度长,让他有些紧张。在做好果园建设规划后,宋明华来到了桂林村,在这里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测量土地、开梯建园。“在丘陵多山的地形要想修建果园,就只能因地制宜建造梯田。”为此,他顶着烈日,拿着水准仪、测量线,从早到晚扎根在了土里,测量每一个桩、调整每一条线,在自己负责的多亩土地上,把一层层的梯田打造得平平整整、井然有序。

建好梯田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广泛种植。但新栽果树至少得两三年才能结果见成效,村民们担心自己缺乏技术种不好,再加上有地里的活计要忙,便不愿意抽出更多时间来种果树。如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宋明华思来想去,决定选择“土方法”:开动员会,教技术。

那时,他负责的桂林村有好几个社,每个社之间隔得很远,要想集中开大会就得让村民们翻山越岭地赶来,很不方便。为了不影响农民们的生产生活,宋明华选择自己走路去,一个社一个社地开会。为此,开会的日子他总起个大早,在社里开完会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地方,一天忙下来到了夜深才能休息。因为总是顶着烈日在外面跑,时间久了,宋明华腿上、脸上都生出了热疮。但他仍坚持着,即使好几个月才能回家一次,仍奔走在乡间小道上,用自己的知识为果园播撒下希望的种子。

他对农民的体贴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支持,渐渐的,桂林村的果园初具规模,随着林间开始挂果,老百姓的脸上笑容越来越多,宋明华也感到十分满足,助农的初心开始生根发芽。

种下“四季果”

果园建好了,一切步入正轨后,宋明华有了更大的“野心”:那就是打造果树区域布局,形成鲜果全年供应,让涪陵的水果一年四季都能在市场上占领一席之地,实现水果种植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但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最重要的就是攻克技术难题:不同的水果有不同的生长周期和生长环境要求,温度、水分、矿物质含量都会影响果树的生长发育,要想克服这些难题,不仅仅需要农学知识,更需要肯吃苦的决心。

宋明华很快就用自己对农业的坚持和热爱,在涪陵种出了西瓜。“那时候我们这里很少有种西瓜的,大家也都觉得这种水果似乎更适合北方。”但宋明华不轻言放弃,为了达到西瓜苗发芽的温度,他想了很多办法,怀里揣着、背篼里藏着,“最后竟然是在保温瓶里发的芽。”

他的这份坚持和执着,也让他成功地跨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其中最让宋明华难忘的是,培育出涪陵本地杨梅所走过的艰辛路程。

时间还得回到年,那时涪陵已经开始种植杨梅,但面积少,且树苗都是从浙江买来的裸根苗,经过长时间运输,路上损耗大,成功种下的树苗长势慢又容易死亡。这对果农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损失。“干脆不从浙江买苗,直接在涪陵培育杨梅幼苗!”这个念头一经冒出,就像一簇火苗点燃了宋明华的心,尽管杨梅育苗没有先例,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但他仍坚定地摸索着要从这条黑洞洞的路里走出光亮来。

于是他带领着团队夜以继日地研究,如何让杨梅在涪陵真正落地生根。一次次的失败和尝试,不知不觉间两年过去了。“以前柑橘通过桶装苗培育效果很好,何不也用类似的方法培育杨梅苗?”说干就干,从年开始,宋明华和工作组成员在七龙村、三仑村、营盘村等多地陆续开展杨梅容器苗培育的营养土配方实验研究。为调配出合适的营养土,精准把握各种成分的比例至关重要,但这些数据只能通过慢慢摸索实验才能掌握。又一个两年过去了,经过不断调配尝试,宋明华团队通过调整生土 沙壤+草碳+磷肥(过磷酸钙)的不同比例,营养土配方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迈出了杨梅本地育苗最关键的一步。

经过他所带领的团队培育出来的杨梅幼苗,陆续种到涪陵各大果园里。不仅减轻了从浙江购苗的花费,解决了外地苗运输后脆弱的问题,而且让本地苗更加优质,存活率达到95%以上,挂果质量也更高。凭借这项技术,宋明华获得了年涪陵区人民 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本地杨梅的成功育苗、广泛种植,增加了涪陵区淡季水果供应,为这条全季节水果链条加上了不可忽视的一环。如今,经过宋明华多年的努力,丰富多样的水果遍布涪陵。至年底,涪陵区水果种植面积37万亩,产量21万吨,产值5亿元,已经初步形成以柑橘为主导、以龙眼为特色、以早熟梨、晚熟李为重点,以四桃(桃、樱桃、猕猴桃、葡萄)四莓(杨梅、草莓、蓝莓、树莓)为补充的品种结构。实现了鲜果周年供应的晚熟结构。“通过种植水果,广大的果农腰包鼓了、笑容多了,美好生活的希望在果园里、树梢上向我们招手。”宋明华喜不自胜。

种下“技术果”

“老宋,你帮我看看这个果树是怎么啦?最近掉叶很多。”视频那头,涪陵区蔺市镇桃园村的果农焦急的询问从画面中传来,宋明华看着手机屏幕上叶面微卷的柑橘叶,一边让果农再拍一下树干和树根的状况,一边给出解决办法。原来,前段时间受疫情影响,宋明华不能下乡指导。但果树春管可不等人,除草、施肥、用药这一系列管护都必须提上日程。宋明华只能选择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yinsitanwj.com/mhtqx/2578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