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

猕猴桃早采屡禁不止,谁才是受害者

发布时间:2020/11/7 12:52:34   

大多数猕猴桃的成熟期在每年的9月份至10月份,只有少数品种可以在8月下旬成熟,但已经有果农不顾猕猴桃的成熟度不足提前开启了采摘行为,意图早点抢占市场。

早采问题由来已久,虽然年年都有官方禁止、宣传、监督,但仍然有屡禁不止的意味。

1

什么是早采

早采,顾名思义就是提前采摘,即果子尚未达到成熟期进行采收。

通常我们借助折光分析仪测定果肉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来衡量水果的成熟情况,以便确定合适的采摘时间。

对猕猴桃而言,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6~7%以上时便可进行采收,而需要长期储藏的果实则要求达到7~10%,这样的果子在后续销售中才能保证口感和品质。

反之,低于以上指标的果子即可以视之为早采果。

2

早采的直接危害

1、早采的果实生长发育期缩短,至少损失30%的产量,6-7月猕猴桃快速生长膨大,7月底进入缓慢转糖生长期,早采时真正体现品质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明显不足;

2、猕猴桃果肉成分以淀粉、柠檬酸为主,早采的猕猴桃营养积累少,糖分、酸度达不到标准,淀粉含量高;

3、早采的猕猴桃风味淡、口感差,营养价值低,会失去原品种的风味;

4、果皮发育不健全,货架期、贮藏期缩短,入库贮藏烂果率高,市场反馈恶劣。

3

早采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据分析,未来几年将是猕猴桃销售的瓶颈期,这个瓶颈期可能持续5一10年之久。之所以持续时间长,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不少人一年又一年的早采早卖造成的。

早采不止会影响当下采果的这一环,由此引发的“多米诺骨牌倒塌”反应更加明显,从去年的猕猴桃行情可以明显窥探。

生产环节:产地果园

在绿心猕猴桃主产区的陕西,猕猴桃产量超过全国2/3。但去年猕猴桃果园的收购价在前年基础上平均下降30%。

其中,翠香平均4元/斤,徐香2.5元/斤,秦美1.5元/斤,海沃德仅1.2元/斤。而前年翠香卖到5-6元/斤,徐香卖到3-4元/斤,海沃德卖到2.5元/斤,秦美1.5-2元/斤。

同样,在红心猕猴桃主产地的都江堰,也是产量保持稳定的情况下,收购价较前年跌了不少。

中间环节:批发商

猕猴桃的销售期很长,通过冻库保存,可以从8月份卖到第二年的春节。在这个环节,经销商扮演主要角色。

但就去年情况来看,不少经销商收购了大量猕猴桃,却在批发市场价格直线下滑的影响下只好亏本卖,甚至是在低价情况下还卖不动。

比如在彭州市濛阳水果批发市场,猕猴桃的批发价从3元/斤-7元/斤不等,与7月初早采时的价格相比有着天壤之别。

销售环节:零售商

小区外面的水果店不敢卖猕猴桃,因为早采售卖时顾客反馈不好。而流动的小摊贩也只能低价“吼”卖,猕猴桃成为并不畅销的“吼货”了。

终端环节:消费者

影响猕猴桃品质,主要有三大因素:早采、膨大剂、保鲜剂。”雷玉山在10年前就开始呼吁,种植户要严防以上三点,其中早采排第在一位。

品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感官,早采果甜度不够、口味不佳、不好催熟等各种问题是劝退消费者的主要原因。

“放了两个月还是没有放软,切开以后空心”,不少消费者明显对国产猕猴桃印象十分不好,甚至表示宁愿多花点钱买新西兰奇异果。

4

行业健康发展需要远离早采

根据四川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川果产业振兴工作推进方案》要求,四川将打造“5+8”优势特色水果产业布局,其中红心猕猴桃是重点发展的优势水果。

目标是在年,红心猕猴桃面积、产量、品牌影响力做到全球 。

而早采,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少数不良商贩采取高价诱导方式,唆使少数果农早采获取货源,导致低质果充斥市场,严重影响了猕猴桃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区域品牌的名声,甚至会影响《方案》计划的推进。

早采,就像饮鸩止渴,看似更早抢占市场,却会引发更多不利的影响产生。

所以,早采行为要严厉禁止,否则最终无人能够从中获利。

而这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的持续干预,更需要从业者提高意识,达成共识,共同推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声明: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yinsitanwj.com/mhttz/1959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