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猕猴桃 >> 猕猴桃特征 >> 猕猴桃防控斑衣蜡蝉,冬季清除最当时,防控
斑衣蜡蝉为同翅目蜡蝉科昆虫,在猕猴桃的危害主要以若虫刺吸幼叶叶片和嫩梢,一方面可传播病毒,另一方面可在叶片上形成煤污,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同时,刺吸产生的伤口也是病菌侵染的重要途径。
低龄若虫
斑衣蜡蝉在江苏一年发生1代,以卵块在猕猴桃树干或其他作物、物体上越冬,一般每个卵块有卵40~50粒,多时可达百余粒,排列整齐,覆盖白蜡粉;其低龄若虫体黑色,体背有许多小白点,高龄若虫身体通红,体背有黑色和白色斑纹。成虫和若虫均具有群栖性,飞翔力相对较弱,但善于跳跃。
高龄若虫
成虫
卵块
人们对斑衣蜡蝉为害作物的担心往往在4月中下旬,此时一般正是斑衣蜡蝉的卵孵盛期,大量若虫会出现在嫩梢或叶背上,而相应采取的防控措施往往是喷施氯氰菊酯、噻虫嗪、啶虫脒等化学农药,既劳民伤财,又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须提出的是,查询“中国农药信息网”,目前没有登记许可用于防治蜡蝉(含斑衣蜡蝉)的药剂。
若虫成群结队
其实,防控斑衣蜡蝉可以结合冬季修剪清园进行,在冬季修剪绑枝过程中,用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去发现斑衣蜡蝉卵块,并用剪刀背破坏、刮除即可,既简单有效,又绿色环保,同时,做好彻底清园工作,并在芽绒球期(少数芽始见绿时)全园喷施3~5波美度石硫合剂。(葡萄可参考)
刮除卵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