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猕猴桃 >> 猕猴桃吃法 >> 凉都猕猴桃节新闻发布会开到田间地头
9月3日,年凉都猕猴桃产业新闻发布会在六枝特区龙河镇市农投公司猕猴桃基地召开。
据介绍,为落实市委市 府提出的“提质增效年”各项工作措施,今年,市农投公司抗击疫情,克服倒春寒,苦战高温,取得了猕猴桃的增产增收,产量从去年的2.06万吨,增加到今年预计的2.5万吨,商品果率从去年的60%提高到了75%;价格在去年的基础上稳中有升,产值从去年的5.4亿元增加到今年预计的7亿元。六盘水猕猴桃呈现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据介绍,六盘水于年开始人工规模化种植猕猴桃,经过20年的发展,六盘水猕猴桃蔚然成林,成为助农增收的富民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如今,六盘水猕猴桃产业面积超过20万亩,覆盖14.86万人,其中贫困人口户、2.3万人。每年提供就业岗位—万人次,促进务工总收入达2.2—2.5亿元,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中,猕猴桃产业成效显著。
年,六盘水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签订了第一个为期5年的合作协议,聘请中国知名猕猴桃专家钟彩虹研究员作为技术顾问。在中科院的指导下,六盘水规模化种植“东红”品种,丰富了六盘水红心猕猴桃品种多样性;在中科院的帮助下,发布了贵州省第一个猕猴桃地方标准体系——《六盘水市猕猴桃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在中科院弘光计划的支持下,六盘水猕猴桃成为中科院认可的“高端品牌猕猴桃”,使凉都“迷你红”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猕猴桃民族品牌。得益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贵州科学院、贵州农科院、贵州大学等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撑,在本届凉都猕猴桃节“三王”测产中,涌现出了单株产量.1公斤的红阳“树王”及单株产量.7公斤的东红“树王”;和单亩产量.3公斤的红阳“单产王”及单亩产量.7公斤的东红“单产王”,都较上一届有提升;随后还将进行“果王”的评审。
六盘水独有的喀斯特岩石地貌经过数万年的风化,形成了富含肥力、粘性小、最适宜猕猴桃生长发育的砂质土壤。这种原始土壤,经过科学种植,科学管理,生产出的猕猴桃保持了无污染、无农药残留的品质,使生态成为凉都红心猕猴桃的标志。符合欧盟、美国等国际标准要求,推动凉都红心猕猴桃与国际接轨。据六盘水市人民 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居应兰介绍,自去年后,该市再次将猕猴桃产业新闻发布会开到产业基地、开到田间地头,就全市猕猴桃产业发展有关情况进行现场发布。当天,市农投公司代表与中科院签署“弘光专项”合作协议,以及中科院与六盘水市赠书仪式。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邓倩
编辑贺韬
编审赵宏斌杨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