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

果农对不起,我们都不想跟风种植都是被逼

发布时间:2024/12/22 10:59:59   

小编的家乡在北方,从6月份开始就是瓜果飘香的季节,但是今年的水果市场行情,让果农有苦说不出。

新闻频频爆出:

陕西大甜杏20万斤滞销,3毛钱无人问

山西黄桃60万斤滞销,卖出白菜价格,果农苦不堪言

山西清徐县东于镇徐沟镇及附近乡镇农户联名向媒体求助万斤葡萄滞销

陕西20万斤猕猴桃滞销,丰收果变伤心果

甘肃花牛苹果吨被央视报道,急坏果农

……

当农业市场分析师在分析研究其中的原因时,给出的统一答案:面积大产量多是主因。然而在说为什么多时,不少分析师把这个原因归结到农民身上,总的说法是农民在种植的时候,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看到别人种什么,自己就种什么,跟风现象十分严重。

面对“跟风种植”这个话题,小编就跟身边种植水果的亲戚们聊了聊,其实他们也很苦恼困惑,不知道种什么,如何种,种出来怎么销?他们反而觉得跟风种植,风险会很小。现在怎么种,已经不是什么难题,我们可以学,即使一次不好,第二次也会掌握到方法。

当前最核心的问题在于“种什么”和“销哪里”,特别对于种什么,果农确实存在着非常多的无奈和困难。那么他们为什么会说:跟风种植反而风险小呢?下面分享一下他们的观点。

一、“跟风种植”反而风险小

(1)重新改变风险大

大家选择品种时,不是想变就能变,品种接近还好,品种差别大的话,改造设施成本也非常大,而且做新品,好种子难找,试种时间长,又没有经验积累,其实代价更大。所以别人种什么,自己种什么,反过来才是一个更加稳妥的方案。变一下就会代价惨重,而且最关键的是,改变就一定能赚钱吗?谁也不敢保证。

(2)种植不跟风,销售成难题

现在客商收购果子都是大规模收购,如果没有一定的规模,客商是很难找上门的。如果你不跟风,要做标新立异,除非你自己有销售渠道,不然一个地方就几个人种那一点点面积,到时卖给谁呀,不跟风能行吗?所以在农村有句老话“种植不跟风,销售愁到穷”。

也有一些朋友不担心规模和销售问题,可是市场水果品种那么多,到底哪一个水果品种成功率高呢?算来算去,好像也没有几个容易销售的。

特别是这几年,感觉什么水果品种都难卖,选哪一个都很困难,谁也没有把握说,自己选择的品种就是福,而不是祸。至少从种植上而言,做生不如做熟,熟的至少好控制一些,真的是万般无奈。

3、农业信息资源少

即使现在实互联网时代,但对农业方面,真实而有效的信息也是十分缺乏,可供参考的数据更是没有,所以很多果农朋友们在种植决策时,是完全两眼摸黑,道听途说,没有什么科学有效的根据。

然而作为果农又不能不种,只有从身边的情况来想办法,看着别人种,跟着别人种,反而是一个风险相对较小的方法。特别是之前感觉不错的品种,更是大家的最佳选择,毕竟已知的希望总比未知的迷惘要直观得多。

所以当下果农究竟要种什么,一个行业性的难题,不是简单的盲目跟风问题,而是一个农业综合的结构性问题。不是果农朋友们不想改变,而是现实的困难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最终决定跟风盲目,只是最无奈的选择而已。

小编觉得果农说的这些观点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跟风,一定要科学种植,小编将农业市场分析师的建议总结如下:

二、如何避免跟风种植?

1、因地制宜

一定要因地制宜,在合适的地方种植合适的水果,把不适宜本地种植的水果拿到本地来种,不仅影响口感,还扰乱市场。在这方面,各地农业部门要做好指导工作。”

2、品种优良

农业市场分析师给出了专业建议说,即使是同样的水果,种植和成熟的时机的不同,也会导致效益的巨大差别,以苹果为例,早熟的苹果就比晚熟的苹果市场行情好。

3、精益求精

如今的水果市场不缺数量,缺的是高质量。现在的终端消费者,最关心的是水果是否好吃,是否吃一次,还念念不忘,因此,一定要种出优质水果,这就要求农民不仅会种植而且一定要洞察市场需求。

4、增加水果附加值

种植产业相融合,目前,我国水果种植加工率还很低,提高加工转化率能提升水果的附加值。比如猕猴桃做成猕猴桃干片,做成精品包装的,一斤要卖10几元呢。

果农朋友们,对于跟风种植的现象,您有什么想法呢?欢迎下方留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yinsitanwj.com/mhtcf/2962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