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猕猴桃 >> 猕猴桃价值 >> 扶贫扶志典型引路宝鸡市眉县金渠猕猴桃咱
眉县猕猴桃闻名遐迩,在金渠镇宁渠村,“ 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让贫困户的猕猴桃安了“家”,贫困群众也拔了穷根、摘了穷帽,日子越过越舒心。
宝鸡市眉县金渠镇宁渠村村民王满良出了院门,习惯性地又走到屋子后头,从一垛码放得整整齐齐的柴火堆里,抽出一把柴火。刚一转身,老王不禁笑了:“人没老记性先老了,还拿它做什么。”说着话,老王放回柴火,转身回到院子厨房里,小心翼翼地拧开天然气灶,烧锅做饭。
45岁的王满良家里4口人,两口子带俩娃。金渠镇有种植猕猴桃的传统,王满良从年开始种了7亩猕猴桃。但由于缺技术、没销路,每年采下来坐等贩子上门收,一亩地也就能卖个两三千元。年,王满良加入村果业合作社,把7亩猕猴桃托管给合作社管理。合作社负责技术指导、农资配送、果子销售,老王只管种植,一年下来,亩均收入达到1万多元。年,王满良退出贫困户序列,家里的房子也加盖了二层,专门用来储存猕猴桃。年,王满良收入6万多元,几乎相当于5年前的7、8倍。说起这其中的原因,王满良咧开嘴角,笑嘻嘻地告诉记者,多亏了村上建立的猕猴桃专业合作社,不仅给我技术培训,水肥一体化,还给我网上订单销售,从原来一亩地能卖几千元现在一亩地上万元。
宁渠村全村有户人,亩耕地中亩种植猕猴桃。过去,所种的猕猴桃品质不高、销售不畅。年,在镇上的牵线搭桥下,村上和眉县 的果业公司金桥果业合作,采用土地托管模式,托管了多户的亩地进行前期示范,其中就包括王满良家的7亩地。
金渠镇宁渠村共有耕地面积亩,其中猕猴桃种植面积亩。眉县 现代农业猕猴桃产业园就落户在这里。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宁渠村发挥金桥果业龙头企业作用,在产业园核心区托管亩猕猴桃园基础上,建立“ 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即由 支部牵头,金桥果业和宁渠猕猴桃专业合作社联营,示范园区户亩猕猴桃园以农户入股的形式由合作社托管,对农户的猕猴桃园统一服务、统一管理、统一作务、统一销售、统一核算。对王满良来说,这一下子就解决了他原来守着“摇钱树”摘不了穷帽子的问题。
与此同时,为了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猕猴桃健康持续发展,不断增加群众收入,宁渠村还积极实施标准化建园理念,对猕猴桃进行科学规范化管理。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元,其中猕猴桃单项收入人均1.4万元。
村 支部书记刘 仓说:“托管以后首先是质量提高了,其次售价高了,一斤能多卖两三毛钱,农民实实在在受益了。”
据了解,金渠镇全镇5.4万亩耕地中,猕猴桃种植面积就占到93%。鲜果年产量13万吨,综合产值达11.5亿元。
“我们眉县猕猴桃,味道好、营养价值高,是全镇农民致富的主要产业。”金渠镇 委书记温文乐说。镇上定期邀请西农大专家教授和乡土人才进行产业科技培训,采取田间现场教学、地头理论讲座等方式,提高猕猴桃果品质量。总结宁渠村、田家寨村土地托管经验,积极推广“ 支部+合作社+贫困户”产业脱贫模式。此外,在宁渠村、枣林村、金渠村修建大型冷库群,配套建设果品分拣包装车间、电商平台,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确保贫困户产业收入稳定,稳步脱贫致富。
说话间,王满良已做好了中午饭,一碗一碗地端上桌来。几盘地里刚摘下来的时令炒菜有红有白,桌子中间一罐红红的油泼辣子香气扑鼻。主食当然是地道的西府农家臊子面,面白薄筋光,油汪酸辣香。
记者打趣地问王满良:“老王,你卖金蛋蛋挣下钱了,生活好了,咋舍不得多吃点肉呢?”
老王笑着回道:“粗茶淡饭、农家土菜吃着才舒坦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